确定 取消 应用
经验交流

您的位置 : 首页  就业工作  生涯辅导  经验交流

职业生涯实践 大学生入职适应

发布日期 :2010-10-28    阅读次数 :3944

   职场上经常说“三年之痒”,说的是工作三年左右的人们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转折。这个转折表现在对职业的重新定位与适应。如果这个阶段顺利渡过,则会使职业生涯发生新的突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朗化。但是,今天来访的小江却总是问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现在处于一种叫‘职业倦怠'的状态啊”。从他话语中所使用的名词,可以看出,他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也看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是,职业倦怠其实并没有这么轻易就可以“获得”。其实,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就是人处于“三年之痒”等职业生涯关键点时,没有做好新的调整,使得这个发展瓶颈无法超越,从而从中体验到一种无望、无助、未来无意义的感受。我相信,小江的问题绝对不至于如此严重。

   小江如此描述他现在的工作状态:我研究生刚刚毕业,进入了一家英语教育推广机构。虽然我的专业不是英语,但是我英语功底比较好,所以工作方面的事情也是可以轻易应付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做英语教材开发的,听上去还满有挑战的。但是,实际上我现在几乎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而且一天天里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我有许多想法,但是却每次都被上司否定。我越来越感觉她故意跟我过不去,整天说工作要有创意,但是从来没有听过我的点子。现在,我都懒得想问题,总感觉自己脑子都有些僵化了,对许多事情都没有什么见解。我对这种情况有些恐惧。我向一些朋友发过牢骚,他们就问我自己希望的工作状态是什么。但是,说实话,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希望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反正我相信,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浮现在我内心里的话就是“今天要是周末多好啊 ! ”。也有时,别人也问我希望往什么方向发展,一听到这个问题我就有些头大。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感觉我现在整天浑浑噩噩地朝九晚五的,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听了小江的这些描述,再结合他的性格测评结果,发现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未来有一种盲目的乐观,期望中的未来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对工作,他也是期望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他却经常无法切合现实情况处理问题、面对工作。另外,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学校里当学生的一些习惯还没有恰当转变。他一直从小学念到研究生,生活里、头脑里都学校里的规范和事物。尤其,研究生的三年,他更是体验了自由的“生活”。他说:研究生时期,是他现在非常怀念的。那时,他哪天想不去实验室就可以不去,哪天想出去玩就可以去。只要到了最后期限时,把数据分析好了,写好论文就没有问题。再说,老板 ( 导师 ) 也没有那么严格,所以经常可以一些事拖延,有些甚至拖延地就被别人解决了……

   从这些情况可以发现,小江的困惑其实并不是什么职业倦怠,而只是一个入职适应问题。尤其,刚出校园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需要转变的因素很多。循着这样的思路,我问小江:“咱们分析一下,你的老板把你招进公司,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当然希望我创造利润啊。但是我也没有不用功啊,而且我开始也尽我所能在替公司想点子。可是他根本不给我发挥的机会啊。”

   我听出,小江直觉到我话语中的挑战,他已经开始表现出一种守势了。

   “我能感受到,你在公司体会到的是一种压抑的感觉。因为,你在公司里感受着这种压抑,于是你总不由自主有一种想回避逃脱的感觉。你希望每天都是周末,你就可以去营造自己期望的心情与环境。”

   “是啊,现在总感觉周末过得快。每次周日晚上的时候,我都极想念研究生时候的日子。”

   “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看到了他眼睛里闪出亮光,我继续说: 

   “那你感觉作为一个学生与作为一个员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自由,一个不自由。”

   “好的,那么,咱们假设一种情境:公司里的老板跟你研究生的老板一样,对你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你可以按着自己的步调来完成任务。那么,结果会是什么要呢?”

   “哈哈哈,那公司就完蛋了。”

   “那么公司不完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什么呢?”

   “我也知道,公司里的规范是必须的,我也能够容忍这些。只是,我现在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天天在做什么,做的这些事与自己期望有什么关系。更麻烦的事,我搞不清楚我的期望是什么 ! ”

   其实,已经非常清楚,小江就是角色转换没有到位,而导致环境要求的角色,与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出入。而且,他的所谓对自己的期望不清楚的原因,正在于他还在用做学生时的角色来定位与设计自己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说,他没有把自己纳入到公司的发展结构里定位自己的期望。自然,一方面,他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压抑,另一方面,他在公司的背景下也看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什么。至此,应该有一些真正的挑战去推动他了。

   “如果你离开公司,公司会不会立即就找一个和你一样的人?也就是说,你现在能不能被认为是公司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他有些惊慌,开始有些不自然了。其实,小江与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都认为自己有无限的创造力与聪明才智,可以为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实际上,根据 20/80 法则,公司里的那些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大部分的人,其实都必须把自己定位到一个特定但却也是必须的角色岗位上去。只有把这个必须的角色岗位需要发挥的功能都能很好地发挥时,这个角色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了。那么,这个位置里的角色要求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佛家常说的一句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就是说,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

   讨论到此,我再问小江:“你现在认为你从学生角色到员工角色的转换,到底需要转换些什么内容呢?”

   “我想,最主要是思考问题不能仅从自身,而应该从公司的角度或者至少是部门的角度去考虑。也许,我需要搞清楚,我的所谓‘聪明才智'中的哪些在公司的背景下还是‘聪明才智'。”

   的确如小江所说的样子,许多大学生初入公司都认为有屈才之嫌。但是却只是在用非常不适时宜的背景去考量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导致一方面自己工作得非常痛苦,而且公司也非常痛苦地发现辛辛苦苦招来的人才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时还起到一些反作用。

   所以,入职适应的问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必修功课。一般初入职的员工都需要经历一个探索与自我转变过程。那么,有些什么较好的方法能使大学毕业生避免或缩短这样的“痛苦”探索期呢?首先,就是从思想上认识到角色内涵的变化。要认真分析现在应该在哪个背景下思考问题。但是,光有这些想法还不够,需要从行动上获得信息。其实这些也是要特别告诫小江的一个问题。那么,这些信息就是了解公司这个背景是什么,它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自己的存在与公司的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自己如何在这样的关系中发挥自己的才学。在做出这样的分析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公司为什么要让我存在?”这样就能够非常实在地把自己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理清,从而对自己的角色有非常清晰的把握。另外,入职以后,经常还有一些需要调整的,那就是期望值的问题。职业生活发展的“妥协理论”其实就是说,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步步使理想向现实妥协的过程。只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面对问题与困难的时候,才能够比较有韧性。

   话也说回来了,大学毕业生的入职适应问题,其实也应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司需要及时做了自己与学校的接轨。这个接轨就是及时使学生从学生思维向员工思维的转换。这个转换的前提就是公司发展相关信息的传达,一些愿景、蓝图的共享。只能大学毕业生能够看到公司的长远境况,并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思考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真正开始从一个学生转变为员工,他们渴望的自由才能够从“自由主义渴望”转变为公司价值创造的“自由发挥”。

   小江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他既然,已经清楚自己的角色,那么能否适应好这个角色,需要真心地付出,同时也需要他的价值与公司的价值统一。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