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 取消 应用
经验交流

您的位置 : 首页  就业工作  生涯辅导  经验交流

心潮逐浪--我的五年直博生涯(一)

发布日期 :2009-06-19    阅读次数 :5387

直博五年的一点体会

 

杨志敏

 

在浙大九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细数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充满着挑战并从中收获了快乐。直博的五年承载着父母与导师的期盼,记录了许多漫长的夜晚,刻录了幸酸与喜悦交叠的心情,演绎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而这些期盼、心情都铭记在我心,夜晚的灵感以及由此催生的故事始终充实着我这五年的生活。如今回首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也正是这些曾经走过的路证明了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式巨教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他们给我带来了智慧与快乐,也借此文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并把我的体会和心情与大家分享。

1、心态与心境

与普博不同,直博生很多都是在懵懂中选择了读博并且在入学前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诗画般的期待,入学之前也确实无法看到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挑战,因此入学后心态多少会发生一些转折,甚至会有一点点失落。因此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心境,因为这些将直接决定你这五年内的生活与科研。

心态决定成败。本科毕业过了十字路口后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开始了直博的生涯,前面有很多新的挑战会让刚入门的新生措手不及。为此初期必须尽快进入角色,遇到问题要摆好心态。具体地说,好的心态就是遇到问题不要总抱怨,要通过团队交流、查阅资料、冷静思考后寻找富有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解决方案。有问题是好事、是机遇,而不应该悲观地抱怨。一个很有名的国外教授(想不起名字了)说过,科研做得如何不是源于想法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所遇到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有问题不怕,最怕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便输在了起点。有了良好的心态,然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本身也非常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另外,良好的心态对于科研之外的其他事情来说也同样重要。

心境决定状态。伴随着同学聚会和同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每个人的心情都或多或少有点起伏的滋味,这种时候就要更加注意自己心境的调整。因为博士生与硕士生的定位与终点本来就不一样,所以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即使在浮躁的环境下也要始终给自己留一块宁静的空间。年轻人有希望比有钱更加富裕,所以做好眼前的事情并从中收获快乐是读博期间科研工作的主线。我身边的同学与已毕业的师兄姐,如陈雁博士、陈鹏博士、李静博士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我想如果谈成功的科研经历时让他们必定也会提到这个。

2、科研与成果

环境不同使得每个人的科研工作重点以及研究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及相应的发展道路也各有特色。这里我要谈谈科研及其成果评价方面的一些个人体会。

博士生与硕士生在科研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博士研究工作需要有创新,而硕士或许只要工作量足够就行了(这是我的理解,不知正确与否)。什么叫做创新?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用更好的方法解决了老问题都属于创新,创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脑力劳动。科研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这个与其他工作是一样的并且非常重要,要与导师多交流,导师的视野宽广、经验丰富,因此对科研方向的把握以及创新点的挖掘等方面肯定有很大的指导与帮助。此外,对于个人来说,一方面需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系统观。知识面宽广、站在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往往能够更加好地看清问题的本质并能更好地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必须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做好科研,乃至将来做好任何工作,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切记:自然科学领域的东西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凡事不要不经大脑就开口问别人,这样一方面提问没有深度,二来即使问题解决了自己也没有得到锻炼。善于分析、由果溯因,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个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大大得到提高。

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在科研成果上的差异?每个博士研究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有的偏理论些、有的偏工程些,有些理论方向更新更前沿、有些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等,上述原因都很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人员在发表文章的难度与周期上差异很大,从而客观上导致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差异较大。到了一定时期,特别是中后期,每个人便会把自己与当初一起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做比较。文章并不能完全评价你研究工作的深度以及对实际系统产生的贡献度,所以即使在文章发表方面与他人存在差距,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同时文章多的人应该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为真正衡量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我不否认把自己与他人做比较,有比较才有进步,但是一定要客观地看待比较的结果,比较的真正目的是看到他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并以此来进行反思与改进,从而促进自己进步

摆正了心态,有了良好的心境并客观地发现自己努力的方向,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样个人的综合能力就会渐渐地有了质的提高。

3、定位与修身

博士毕业后要做什么?对个体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读博初期和中期可能会有不同,这很正常。但是到了中期必须要明确自己今后要做什么,并且要为此更加努力地付出。就目前而言,我们系的博士毕业后一部分继续从事研究、另外一部分从事应用相关的工作。做研究的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应用相关的还是以企业或者企业性质的研究所为主。而对于个体而言,不存在哪种选择更好的问题,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需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性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等因素出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此外,博士生也必须紧紧地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需求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定位。

不管意向的工作单位是高校、研究所、外企还是国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反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我个人觉得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可分解为以下一些能力与特质:

业务能力。就是专业技术知识,这个很重要,一般而言这是你获得工作机会的前提与基础。大部分人博士毕业如果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则这方面一般都不是问题。

动手能力。浙大学生在外面具有很好的口碑,普遍反映动手能力强,确实浙大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本质还是反应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以平时需要做一些实际的工作。动手能力强的人在系统观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体地就是表现在做一件实际工作时能很有条理地展开、不会无从下手。很多单位招聘进去的新员工,不一定有很完善的岗位培训,就要求你独立开展工作、能独当一面,这也正与博士的定位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动手能力强的人就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工作机会与立功的机会也相应较多。对于我们系的学生,做实际工作除了依托硬件平台之外,也完全可以依托软件平台,这与计算机系的学生是有一定类似的。此外,到了高年级时,在实验室最好能以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带领师弟师妹做项目,这样也是对多方面个人能力的锻炼。

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前提是通过现象分析原因,通过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寻找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凡事不经大脑思考就问为什么、怎么办,这是让别人感觉非常不好的。试想一下,一个团队中有这样的人存在,那么他还有存在的必要么?遇到问题总是不经思考就问为什么,那么意味着他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在团队中随时可能被替换。另一方面,逻辑思维能力还表现为对各种信息的利用能力,并且用于分析和预测事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任何工作需要早做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并避免相关的负面影响。比如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些政策,则可以提早准备,这样一旦政策果真如预测般的开始执行,则应对起来就能更加自如些。

信息检索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用于论证相应的观点,则需要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实际工作中,许多时候需要旁征博引来论证自己的某些观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各种工具和多种方式检索相关的材料、新闻、论文等,这样你的观点才变得有说服力。对于博士生而言,科研中文献等信息的检索也是基本功之一,这也是反应博士竞争力的因素。因此,大家平时在科研中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任何工作都要与他人交流,而这种交流有书面的和口头的。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则是反应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工作岗位对这点的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做好后要向领导或者上级汇报,那么表达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上级对你工作的认可程度。如果在高校工作的话,除了授课之外,项目申请的过程也对表达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表达能力并不是短期训练就可以迅速提高的,因此需要平时利用多种机会锻炼。实际中,表达能力完全界定了一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和谐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则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也是需要多锻炼的,并且在找工作的面试中很容易被考查。

团队配合精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与他人合作。这需要性格合群、并且骨子里要尊重他人,才有合作的基础。团队合作精神在找工作中任何一家单位都会很看重。

上述是我个人认为能很好地反应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当然可能不是很全面。除了上述能力之外,我还觉得下面的一些特质也非常重要:

孝顺。对父母家人好的人才可能对他人真诚,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非常看重这点,这点都做不到则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诚实守信。大家知道商品的品牌很重要,而诚信是反应个人品牌最好的商标。诚信做事才能持久并获得良好的口碑。

负责任。做事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基本的道德操守。任何事情需要有始有终,并且做人要稳重、勇于承担。

踏实低调。任何单位都是喜欢做事踏实的人,耍嘴皮子一次两次可能可以但并不能长久,踏实做事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此外做人要低调些,低调的人往往才能才能静下心来踏实做事。

做事漂亮。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反应个人能力强,同时办理同一件事情时能做的更漂亮、让人感觉更舒服,凡事有始有终、干净利落,这样给上级的感觉就很省心,个人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事业的基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压力相对较大,因此更加要注重锻炼身体,休息好。有很多岗位对身体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很多单位的生产部门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我个人认为上述能力与特质对于今后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直博的五年科研中需要多多锻炼自己。因为科研本身就是一项不平凡的工作,科研的过程非常锻炼人的各方面能力。读博期间如果很安逸的话,则个人竞争力或许不会太高。在国外,众所周知的名校毕业生受青睐,那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经受了魔鬼般的训练才能走出校门。因此读博的生活需要好好规划,至少到了直博的第二年开始,就应该对自己好好地定位并为此努力付出。

4、择业与就业

对于博士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所、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于同样性质的岗位,如何选择相应的单位?这个就是我要说的择业问题。

如今,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到质的转型期,正值创新型社会建设时期,因此从宏观上看,博士生的就业环境是慢慢在往正面发展。当然近期的金融危机使总体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综合我们国家发展的大环境,我个人觉得就业方面,我们浙大的博士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等,因为现在的多数民企相对来说规模不大,往往很少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给博士。上述单位有非常多的岗位适合博士生就业,并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显得较为稳定,这符合博士毕业这年龄段的需求。另外,上述单位中很多企业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在该行业中的话语权较大,这样对个人来说平台更好。同时对学校来说,浙大的影响力需要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上来发挥,而在这些单位的人多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影响力。除了高校外,这类单位主要有国资委下属的相关央企,中电集团、中船、中科院、航天航空集团等下属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对我们国家的尖端科技方面贡献巨大,并且现在需要大量的博士,同时单位提供的待遇在当地也较高,建议师弟师妹找工作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

我找工作过程中获得面试机会的基本上是上述类型的单位,因此我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不管是什么单位,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兴趣、价值观人生观等因素将直接影响简历筛选与面试结果,而这些因素正是经过多年修身后塑造的,不容易改变。因此我主要说说其他的一些心得吧。

简历:简历是你与面试官交流前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一份好的简历需要有亮点。除了基本信息之外,简历一方面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另一方面要用一些事实论证自己的亮点,比如你说自己的表达能力强,那么最好用一些事实来证明一下。我的简历里面有这么一条:“帮研究所外教负责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其中国家基金成功获得资助”。这样对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论证,换句话说,凡是简历里面提到的经历,最好给出相应的结果以及该事情产生的正面影响。简历要有一说一,不要夸大也不要谦虚。因为夸大的经历在面试的时候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了就彻底失去了机会。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做简历的技巧可以参考,但是也要选择性的借鉴。此外,简历要做的漂亮但不花哨。简历能够做到这个水平,那么撰写的文档、ppt等也肯定能做到视觉上让人感觉很舒服,这也算是书面表达能力强的一个证明。

面试:面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主要说说参加国有企业面试时的心得。着装方面不要太随便,但也不一定要西装革履,总之给人感觉干净、舒服、有活力就行了。面试的时候需要冷静、沉稳、有精神,要自信而不自负,要低调而不消沉,说话要有条理、逻辑严密、诚实,这些都是反映一个人气质的基本面。要全面剖析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与优缺点,这样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一般来说,国企也会有多伦面试,其中一轮是技术,另外必然有一轮是测试性格、价值观等。对博士而言只要专业对口,则在技术方面很难明显地区分出谁优谁劣,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技术之外的因素就比较重要了。我个人觉得技术之外的东西需要平时多积累,拓展知识面。比如要多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时事,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价值观符合社会导向等。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是非常体现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的,面试官设计的问题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了听你的答案,有时候就是想从你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你的一些特质与能力,而这些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所以读博期间修身还是第一位的。

我在五年时间里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其中很多细节不一定适合在这份简短的体会中详细描述,总之,摆正心态、寻找合适的定位之后不断努力,通过在做科研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将要选择直博以及直博中的师弟师妹们有用,祝福大家顺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