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于2025年7月7日在玉泉校区隆重举行学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成立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浙江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朱斌,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民建,集成电路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建义,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晨华,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朝阳,科学技术研究院基础部副部长薛建龙以及信电学院院长陈红胜、党委书记孙棋、党委副书记戴志潜、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宗银、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晓明、林晓、詹启伟,以及学院青年教师代表等3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由信电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志潜主持。
大会分为成立仪式与专题研讨两个环节。在成立仪式环节,孙棋宣读了《信电学院关于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及负责人任命的通知》。随后,高翔院士与陈红胜共同为“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揭牌;孙棋为首批职业发展导师颁发聘书。杨宗银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与使命,他表示,中心将致力于打造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与协同成长的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在科研与育人方面实现双向提升和融合发展。
在专题研讨环节,多位青年教师代表围绕“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主题展开热烈交流,分享了各自在科研实践中的思考与困惑,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高翔院士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与使命担当。他勉励大家坚持交叉融合与系统创新,聚焦国家需求、抢抓发展机遇,走出具有浙大特色的科研之路。同时指出,青年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平台支持,更离不开自身驱动力与科学规划。陈红胜指出,当前科研竞争日益激烈,青年教师要从“个人发展”走向“团队协同”,聚焦重大需求、形成体系化成果。要依托平台、明确方向、协同攻关,方能在人才申报与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张朝阳从“路径规划、过程陪伴、关键助力”三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导师的作用。他提醒青年教师要注重长期深耕、团队融入与体系化建设,找到能“立得住”的研究方向,切实回应产业需求与学科前沿。赵民建指出,青年教师应依托团队发展,找准个人定位,避免单打独斗。他强调有些项目虽限制多,但成果落地影响深远,正是高校教师主动担当的关键时期。同时,创业方面也应果断决策,合理评估去留路径。
随后,三位特邀专家分别作专题报告:朱斌以《四有青年导师:理想与路径》为题,系统梳理国家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导向,强调青年教师是高校 双一流 建设的中坚力量;马晨华立足人才战略视角,指出 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核心战略资源;薛建龙聚焦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路径,就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专项解读,为青年教师提供实务指导。
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学院在青年人才支持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将为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与育人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营造互助共进的发展氛围,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高质量推进。
未来,中心将持续开展职业发展指导、科研能力提升、跨学科交流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为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