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政策助力产业升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浙江省金华市顺应产业现代化潮流,正不断迸发出活力,成为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中瞩目的焦点。7月27日至29日,浙江大学信电学院“我在窗口写青春,奋楫献礼二十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金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参观、座谈、采访等形式,实地探访金华古城的产业新貌。
学习拓荒精神:走访金华研究院
金华致力于发展完善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其中,“政产学研”的新合作模式尤为重要。由浙江大学领导的金华研究院,不仅是“政产学研”模式的实践典型,也是浙中科创走廊在金华的建设重心之一。7月27日,实践团队来到金华研究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对徐新民院长进行了专访。
“在金华,研究院是怎样找准自身定位,又怎样实践新时代的‘政产学研’融合政策的呢?”汤恒同学带着这样的问题,与徐院长展开了对话。徐院长向实践团介绍道:“研究院是跟着金华市政策走的,要成为金华科技产业创新的引领者。研究院设立的初衷,就是为校外输出高校的科研成果,为浙江省当地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做一些事情。”
在转化药学创制中心内,实践团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新药。这些药品都是依据药学机理和功能需求而创造出来。科研的终极目标是孵化出实用的、有价值的产品,致力于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化一直是浙大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研究院与当地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有力助推产业园向着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高水平新型科研平台迈进。
金华研究院挂牌刚满一年,很多项目还处于尚未“落地”的状态,而徐院长毫无疑问是这片荒土的“开拓者”。 从徐院长讲述的研究院建设历程和拓荒经历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奋斗故事,获得了丰富的科研工作生活经验,并为他们身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感染,体悟到了作为信电学子应该承担的恰逢其时的使命与担当。
了解产业政策:与金华政府的座谈会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7月28日,实践团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与金东区的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
市廊道办、区委人才办、区科技局、区投资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分别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浙中科创走廊及其人才政策。“金华地处浙中科创走廊的中心位置,可谓中心的中心。我们与金华研究院开展了很多合作,也正是看重研究院在产业布局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这印证了金华政府想要建设好科创走廊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产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源。在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更加了解了政府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审视了自己欠缺的能力,意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并及时调整之后的努力方向。“信电学子该如何跻身科创走廊建设、助力浙江省‘现代化先行’”也引发了同学们长久的思考和讨论。
之后,实践团代表兰珲同学借助微党课宣讲的形式给出了自己对于芯片产业的展望。党课以“芯中的国之大者”为主题,从为什么要发展芯片产业、芯片产业发展的困难以及产业前途和微电子人的努力三方面全面展现了“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其慷慨激昂的陈词,说出了实践团成员们的心声,博得了阵阵掌声的认可。
感受行业脉络:参观金华产业园
在产业园区,各类高新产业已呈集聚化的态势,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潜力。实践团队贯彻实践精神,深入企业车间第一线,探寻金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环宇集团专注于功率器件的研发与制造,具有完整的芯片生产线,是金华半导体制造企业的代表之一。通过不断完善自主可控的制造能力,环宇集团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坚持在芯片生产的一线,为我国早日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芯片自研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紧跟着负责人的脚步,实践团队详细参观了芯片加工制造流水线,并就芯片产品技术优势展开交流,详细了解芯片行业的现状。透过窗口,团队成员们得以亲眼目睹芯片加工的各个环节,并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这极大地丰富了实践团队成员们的专业见闻。
来到金华,实践团队从多个层次考察金华产业发展状况,看到了新时代浪潮下产业的创新动力、人才引领与发展方略。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实践团成员们切身体会了科研人员们迎难而上难、钻研创新的精神,了解到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同时意识到了深处学校的自己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作为浙大学子,作为信电青年,我们应当同众多科研人员一起,潜心钻研学术,追求技术创新,立志为“中国梦”的实现出智出力,用自己的青春描绘现代产业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