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始终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铸牢理想信念之魂,坚定师生党员的“四个自信”,信电学院党委、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信电学院关工委于2022年3月11日下午在邵科馆举办第二期 “理想信念”系列报告会。浙江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离休党工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朱征、浙江大学关工委副秘书长李乐鹏、浙江大学宣讲团副团长彭凤仪、原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汪益民、原信电系总支书记张素勤、李式巨,以及“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结对研究生支部、信电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参会、信电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等近100位师生党员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信电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王震主持。
本次报告会由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原信电系系主任顾伟康教授为主讲人。顾伟康教授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曾任原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金华职业技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国家科技三等奖等。
顾教授以“长征路上永不停息”为主旨,讲述缅怀院创始人何志均教授和姚庆栋教授。他介绍何志均教授的求学经历。何志均教授虽然出生清贫,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求学的脚步。凭着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他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后转到浙江大学电机系就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浙大也从浙江杭州辗转向西,一路行军,一路办学。何教授先是从上海到浙大龙泉分校,然后一路奔波,从龙泉分校前往贵州遵义浙大电机系继续学业。在这艰难的求学历程中,他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图书资源,学习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并多次将学习的场地让给共产党员开会,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顾教授接着讲述了何志均教授的工作经历。解放初期,何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昆明中央无线电厂担任甲种实习员,半年后返聘回校,开启了他在浙大的教学生涯。他教学成绩斐然,不久就从助教升任为讲师。在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后,他作为年轻骨干留在了浙大电机系,后兼任电机系秘书,浙大科研科科长等职务。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但他在教学上依然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后来,何教授参与创办了无线电专业,自己担任脉冲技术和无线电基础两门主课的组长和主讲。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何教授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出了两任浙大校长和三位院士,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之后顾伟康教授介绍了姚庆栋教授。姚庆栋15岁考入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进步学生的工作,毕业留校任教。在姚教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生涯中,他负责过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六项**科工委项目;其完成的ERIP─1系统的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完成图象编码的研究及数字通行系统的研究,其所编的《图象编码基础》,获1988年邮电部教材二等奖;参与信电系改革和管理,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顾伟康教授最后对同学们提出了期许:要学习前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要学习前辈不断进取,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勇立科技潮头的精神;要学习前辈责己严,责人宽,对人宽厚,做事有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优良作风,从而打造出一支高度团结的能克难攻坚的队伍。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顾教授一一做了解答。在面对“我们应该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的问题时,顾教授回答道,我们应该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强经济,强**。而面对“如何用具体的行动来传承长征精神,作为本科生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的困惑时,顾教授指出,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依然是学习。学习包含了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思想上,人生观上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业务上的学习,国家给我们配备了那么多的优秀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负国家期望。在将来建设国家的时候,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业务知识。同时,我们还需要强身健体,以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还有同学提到如何拒绝外界的诱惑,专心到科研中来的问题。顾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一个人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用坚强的毅力完成自己本科阶段的任务。当我们碰到困难时需要坚持,而碰到诱惑则需要抵制。
报告会最后举行了授牌仪式,浙江大学关工委副主任王明华教授给顾伟康教授授予了理想信念系列报告会特邀报告人纪念牌。
王明华教授在报告会总结中表示,学生在离校之前,需要扣好“理想信念”这一个扣子;这也是创立“理想信念”系列报告的初衷。他说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我们所有人,他们为这个时代付出了所有的精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本次报告会也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报告会让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坚定了为祖国为民族努力奋斗的理信念,为之后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 汤健成
文 高惠国 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