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 取消 应用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信通系教工党支部组织“薪火传承育人才”座谈会

发布日期 :2021-12-14    阅读次数 :572

2021129日,信电学院信通系教工党支部组织了“薪火传承育人才”座谈会,体会和感悟前辈们的精神,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座谈会请到了顾伟康、宫先仪、仇佩亮、黄爱苹四位退休教授来到玉泉校区信电楼215会议室,分享他们与信通系一同发展的故事。信电学院党委钟蓉戎书记、信通系领导班子、教工党支部委员、各研究所代表、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代表以及信通系的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开场,信通系系主任张朝阳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退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讨论浙大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和使命规划,讨论信通系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他也强调信通系是由在座各位老教授艰苦创立发展而来的,前辈的精神不能丢。学生代表在欢迎辞后为退休教授献上鲜花,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感谢。

进入使命愿景大讨论环节,各位老教师对信通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和要求。

第一位发言的是浙江大学原副校长顾伟康教授,他刚刚捐出150万元,用于反哺学校、助力学院发展。顾老师经历了浙大从院系调整到四校合并的历史,从一线教学到“退而不休”做科研,始终与浙大、与祖国同呼吸共发展。他回忆到,老一辈教师拼了命才把无线电系建起来,要向前辈学习,要谦虚,把实验室作为自己的。顾老师还指出,目前国家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好,美国对中国打压,恰恰是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好机会。

宫先仪院士随后说:“今年浙大的新增院士最多,很骄傲。人才要引进,但是大学本身也是要培养人才的。”宫院士以自己在浙大二十年工作和教学的经历举例,对目前学院香农班的办学情况提出建议并寄予厚望。

仇佩亮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并没有放弃求知心,他始终在关注着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和新兴的神经网络工具,鼓励同学们在大三大四时增加对硬件技术的学习和接触,而在研究生阶段再从理论方面深入。

黄爱苹教授从习总书记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出发,激励在座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开拓进取。她指出,学院在引进人才时要注意思想开放、头脑灵活,同时做好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勉励师生在研究中要更加注重论文的实际应用前景。

之后,信通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玮教授向老教授们汇报了信通系历史视频的筹备情况,视频以回顾建系的历史,介绍现状和发展为主线,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把前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座的老师们对视频的计划和内容提出了建议。

学院党委钟蓉戎书记做了总结,表达了对老教师回校参与座谈会的感谢,并介绍了近期学院中层领导班子换届的情况,指出学科发展的重点在于传承和对机遇的把握,这两点反映到人才建设事业中,就是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也要自己努力培养人才。座谈会在到场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在座谈会后,各位学生党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信工一支部的谢涛羽同学表示,座谈会上顾伟康老师谈到的无线电系初创时的不易令他印象深刻:“建国之初的老师们响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毅然建立起无线电系,当时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甚至会让功课好的同学提前毕业担任老师。在这样艰苦条件中,老师们心系国家命运,将教育科研与国家挂钩,栉风沐雨奋发创业的情怀与精神,值得当代信电青年学习。”信工一支部的张光义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为学院前辈们献花,在本次座谈会上,他了解到学院的发展规划和现状,并深刻感受到学院老师们做出的努力。信电学院能有今天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离不开他们的付出,更让他明白了作为信电人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信工二支部的丁宁同学的感受是:“不论走到哪里,前辈们的精神不能丢。一个人要想在一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敢于并甘于坐冷板凳,十年、二十年的默默无闻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先辈们的精神、集体和个人心中的荣誉感无疑都是我们信念的源泉。”

 

文:信工二支部 陈律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