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 取消 应用
新闻动态(首页)2
新闻动态(首页)2

您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首页)2

东风送暖醉昭觉,浙大桃李满凉山――记信电学院赴四川昭觉暑期支教活动

发布日期 :2017-08-13    阅读次数 :164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满怀这股教书育人的热情,信电学院组建暑期支教团队远赴千里之外的四川昭觉,给那里的孩子们带来“爱教一体”的教学。 


    小小县城,千山一碧,远离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彝族孩子,善良淳朴,内心燃着对未来的希望。十天一旬,从上弦月到满月,从陌生到亦师亦友,从紧张忐忑到为人师表,从进步缓慢到刮目相待。短短十天内,支教团灯前月下,呕心沥血的备课、讲课、做题等等,站在三尺讲台,咬烂三寸舌,断尽三寸笔,只为换来台下学生豁然开悟的笑脸。与昭觉学生们在一起的十天,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在支教团的鼓舞下,他们满怀憧憬,斗志昂扬,流淌一股“求是”浙大精神。   

 

    在昭觉中学,支教团教数学、英语、理综,还开设了知识拓展课比如“林徽因一生”,“清代历史”,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尽力帮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宝洁希望小学,数独,24点,移火柴,做排箫,芭蕾课,音乐课等各种寓教于乐的课程,吸引了一大批小朋友,欢笑声和掌声充斥着每一堂课。

 

    支教团不求回报,谆谆教诲,传播的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坚韧的浙大精神,更是一颗散发梦想与希望之光的星辰。十天支教,漫漫守望,以爱与知识为名,以求是作魂,收获一片冰心,回馈一张张笑脸,成就百年树人。   

桃李之教,春风化雨

 

    几千米的高山上,云雾未散,早上八点,书声琅琅,拉开了一天教学的序幕。支教团在昭觉中学负责两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的教学,讲解高考典型题型,巩固复习知识点。 

   

    由于很多学生们基础薄弱,针对这样的情况,支教团及时调整上课内容,适当放慢上课节奏,由浅入深,浅显易懂,先疏通一遍知识点,再讲解相关高考例题。昭觉学生们尤其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短板显著。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支教团特意开设了早读课,每天都有英语老师监督、领读,每天都会有英语听写和做英语阅读理解或者写作,扩大学生们的英语词汇量,积累做题经验和技巧。昭觉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英语教学模式,早上读记单词,下午认真做题,一丝不苟听老师讲语法和词组搭配。在数学方面,支教团反复讲解同一道题,强调多次知识点,传授做题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文科班会多开设两节数学习题课,支教团会布置难度适宜的题目,再由支教团讲解,理科班也专门开始一节习题课,使学生们能熟练运用课堂知识。 

 

    支教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状况,比如白板笔没有墨水了,无法使用投影,但这些硬件问题并不能浇灭支教团上课的热情,不能用投影就用手写,没有可以用的白板笔就去借、买,或者暂时用手指画。课后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上课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比如学生反映生物课讲课过快,生物老师马上调整讲课速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经过几天教学,学生们十分体谅支教团上课的苦心,支教团的教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他们专心听讲,笃学不倦,课后也会缠着支教团请教问题。他们的认真上课就是对支教团极大的嘉奖,他们有时说道,这次支教对他们益处很大,十分感谢支教团的耐心教导,希望支教团每年都来,支教团听到这,所有的汗水、苦水都化成内心的蜜糖。支教期间,支教团与昭觉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课后的支教团更像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除关心他们的学业外,还与他们聊天,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

    

  旭日初升,雏鹰展翅 

坑洼的水泥地,几间破旧的塑料板房,满目萧然。塑料板房就是宝洁希望小学的教室,内部实施齐全,除了黑板,桌椅等必要设施外,还有爱心捐赠的电脑和投影,孩子们坐在凳子上满怀好奇与期待,眨着大眼睛,等待老师的到来。 

刚踏入教室,稚嫩又热情的“老师好!”迎面拥来,一双双露珠般清澈的黑眸,麦黄的脸上涂有淡淡酡红,孩子们露出羞赧的微笑,彝族的孩子就是彝族的宝,令人爱不释手。捧着一颗玉壶冰心,支教团带来了丰富的趣味课程,音乐课教唱歌,舞蹈课跳芭蕾,实验课做排箫,数学课做数独、算24点、移火柴等,历史课上演“百家讲坛”,地理课通中国地貌……开拓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度过一个快乐又充实的暑假。 

 

   这里的孩子们能歌善舞,不仅会唱当地民谣,还会唱流行歌曲,孩子们学歌的速度极快,经常听完一遍曲子,就已经唱得可以与原唱媲美了。孩子们经常会围着支教团,热切请求学唱浙大校歌,在他们热情的“学校歌热”影响下,支教团答应教导孩子们唱校歌。浙江大学校歌气势磅礴,意境宏大,支教团一句一句向孩子们解读浙大歌词,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深深感染了他们,浩浩求是魂,殷殷家国梦,浙大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树我邦国,天下来同”的伟大家国梦。校歌的天籁声在大凉山久久回荡,所有孩子们齐声高唱“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每一个音符都震撼人心,每一个歌声都满载希望。那一刻,仿佛歌声与孩子们的心,支教团的心与孩子们的心,一起随歌声起伏跌宕,心与歌声与心产生了共鸣。

(图/徐昊,文/刘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