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 取消 应用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以学生为本 以教学为先――信电系召开2013级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3-01-29    阅读次数 :5938

2013124日,信电系在之江校区召开2013级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研讨会议。全系共有80多位教师参加,学校本科生院教务处刘向东处长,教务处副处长、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办公室主任谢桂红、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金娟琴应邀莅临指导。

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刘向东教授首先发表讲话。他高度肯定我系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上的重视和努力,赞扬我系大刀阔斧地将原来的4个专业有机整合为2个专业,避免了与其他院系在专业名称上的摩擦,响应“十二五”规划开篇提出的“以提升内涵建设为引导”的本科教学宗旨,着重从传统竞争转化到内涵建设上来。除此之外,他称赞我系的“老虎课程”顶住压力,虽然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和课程压力,但确实让学生受益匪浅,为核心课程的建设树立了雏形。他还以我系陈抗生教授在课程改革上做出的贡献为例,鼓励青年教师要在教学思想、教学改革上吸收老前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刘老师指出我校目前存在着工科人才大类培养环节上的缺失,希望我系能尽快建成面向工科人才工程培训的普遍基地——电子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工程训练的第二个基地。他表示,学校将会大力支持我系在课程建设和专业转型上的尝试和发展。最后,他针对本科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认为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不仅要做好具体的培养方案,更要在理念上明确目标。因为培养方案是服务培养人才的,而培养人才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制定本科生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做好“以学生为本”。

随后,系主任章献民教授作题为“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研究与改革思想”的主题报告。他先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介绍了我系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他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变迁,要求高校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本科专业化的教育需求,反而强调了基础性教育需求;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要求学生具备坚实而广阔的专业知识面和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未来适应能力:这就是我系之所以要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出发点。

接着,他详细列举分析了“国内外著名大学培养方案研究”,比较展示了MITUIUC和国内C9高校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和专业设置上的情况。他强调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学习借鉴国外名校,给学生提供越多的选择,就会给予他们越大的自由度。他还介绍了2013级培养方案(初稿),便于下午分组讨论的顺利开展。最后,他结合我系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说明了将以5个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为构架本、硕、博课程体系的框架。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张仲非教授、省教学名师陈抗生教授和省新世纪151人才张朝阳教授作代表发言。张仲非教授结合自身在国内外求学、任教的经历和经验,介绍了美国高校EE专业向ECE专业转变的情况,建议我系总体课程设置可以适当“软”化。陈抗生教授立足电路类课程的重新设计,认为可以把多门电路类课程有机整合成内容新、重点突出,有利于提升学生研究开发能力的课程,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电路人才的需求。张朝阳教授提出关于开设引导性专业必修课的一些想法,他认为引导性专业必修课要满足基础性、前沿性、引导性和综合性这4个基本要求,并介绍了正在为此筹备的《信息、计算与控制》这门课。

下午,参与研讨会的教师针对我系2013级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初稿)和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实施办法(试行)这两项文件进行分组讨论。在夏永祥、王玮和徐杨三位组长的主持下,分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本科生院谢桂红老师和金娟琴老师全程参加一整天的信电系教学研讨会,提出来许多具体的宝贵意见。在其后的组长大会总结汇报中,三位老师都详细阐述了各组对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以及我系的教学工作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宝贵意见和中肯建议。

研讨会最后,系党委书记徐国良进行会议总结。他说到,非常感谢本科生院三位教师的到场,给予我系许多帮助和指导;也非常感动这么多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会,一定要把我系重视教学的传统传承下去。他还简单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任务: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群与教学组织的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做到教师的投入与评价相一致、责任与待遇相一致。最后,他希望我系的工作能实现系主任章献民教授的设想:其一,无论教师在信电系工作多久,都要做到对教师个人今后的发展有帮助。其二,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这种共识下,做好我系教学工作和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