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 取消 应用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我系两项国际标准获浙江省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百万资助

发布日期 :2009-01-14    阅读次数 :3133

日前,我校主导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ITU-T H.26411/2007)即ISO/IEC 14496- part 10 2008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通用音视频服务的先进视频编码)》和《ISO/IEC 23002-2 Fixed-point 8x8 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an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定点8x8离散余弦反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浙江省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百万资助。

该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由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虞露教授主要负责。虞露教授带领的团队从2002年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多媒体信息内容的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编码压缩标准,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被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流媒体、数字存储媒体、数字娱乐、安防监控等领域,常见的终端产品形态包括VCDDVDMP3MP4内容与相应的播放机、数字电视机顶盒、转码器、编码器、网络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个人摄录像机、计算机软件等等。因此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二十年的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发展的历史中,有实力的国外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发明创新和专利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从而达到长期垄断市场的目的,也有企业借着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技术而向其它厂商和用户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专利收费条款。长期以来数字音视频领域被国外技术所垄断,特别突出表现在被数字电视和DVD广泛采用的MPEG-2等技术标准完全是国外专利技术。若一直保持此种局面,初步估算10年内我国累计在数字电视一个应用领域就可能会被收取2400亿元的专利使用费。

ITU-T H.264ISO/IEC 14496-10先进视频编码》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网络适应性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可应用于多媒体通信、数字娱乐、网络多媒体的视频编码。ITU-T H.26411/2007)即ISO/IEC 14496-part 102008)是ITUISO/IEC的联合视频工作组(JVT)对视频编码标准H.264 2004版)/14496-Part 102004版)的修订。主要增加了Scalable Video Coding(可伸缩的视频编码)技术,从而实现单个压缩码流可同时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不同传输代价、多种实现复杂度和多种用户质量需求,以便灵活高效地开展分级的、个性化的媒体业务。我校提交的“色度上采样插值滤波技术”因其实现复杂度低、性能优,仅经过三次提案就被采纳,成为该标准的核心技术之一。

ISO/IEC 23002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JTC1 SC29 WG11工作组制定的应用于视频编码的技术标准。我校2005年至2007年参加了ISO/IEC 230022部分《定点8x8离散余弦反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标准的制定工作。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变换是MPEG-1MPEG-2MPEG-4H.261H.262H.263等一系列传统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但以往的这些标准并没有对该技术的定点实现做出具体规定,各个厂家在具体实现上会有所不同,由此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漂移问题,图像质量会出现明显瑕疵。新标准的制定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漂移问题带来的弊端。由于此标准的产业涉及面广,该项目一启动就引起广泛关注,微软、高通、IBM、博通、华为等国际通信和多媒体产业有影响的企业和机构纷纷提交技术提案,经过历时3年、12次会议、上百份提案的激烈技术竞争,我校提出的高精度、低复杂性的变换专利技术经与高通和IBM的方案融合,最终被采纳为该标准唯一核心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