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动态

梳理育人脉络,畅谈信电情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电学院校友论坛顺利举行

编辑: 日期:2019-12-16 访问次数:112

十二月的杭城,暖阳普照,银杏纷飞。在阳光照映下,大地像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冬日里的阳光更像是一束亮闪闪的金线,不仅照亮了玉泉校区,也照亮了每位信电学院校友的心田。

六十多年风风雨雨,信电学院一路高歌,一路欢笑;

六十多年坎坎坷坷,信电学院一起努力,一起拼搏;

六十多年磕磕绊绊,信电学院一边奋进,一边展翅。

信电学院的“奇崛之路”,离不开良好的育人文化和传统,离不开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思政教师队伍也是联络校友的重要桥梁。每一位曾经在信电学院思政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师,都是那个时代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是广大校友们联络学校的纽带。

1215日下午14:00,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信电学院(原信电系)工作过的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和部分班主任代表共40余人如约赴会,相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二楼报告厅,参加“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电学院校友论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重任在肩头,展未来再谱新篇章!

本次论坛以“学院的育人传统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结合了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工作和学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总结和提升了学院育人传统,探索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论坛开始前,大屏幕上放映着一张张学生活动的老照片,静静流淌过光辉灿烂的岁月,也见证了信电学院的六十年巨变。下午14:30分,论坛正式开始。本次论坛由信电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颂平老师主持。

首先是信电学院杨建义院长做《信电学院发展报告》。杨院长从浙大信电学院的历史沿革开始讲起,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描绘了信电的变迁面貌。师资队伍方面,信电学院的项目聘用和博士后数量持续增加,但能够领导团队、主动设计并引领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层次人才缺乏。接下来,信电学院会推动高层才人引领、助力年轻队伍成长、鼓励教师多元发展。人才培养方面,信电学院为面向国家需求,发挥浙大优势而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与举措。科学研究方面,信电学院也努力着眼未来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针对社会需求,制定一流的科研目标。学科建设方面,尽管师资、空间、经费都面临巨大挑战,但仍会目标结合学科特色,面向未来,面向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需求做出努力和改变。除此之外,杨院长还介绍了信电学院目前的学院空间、教学团队、对外交流、重大项目情况等信息。

信电学院党委书记钟蓉戎老师介绍了信电学院的育人特色。钟书记从信电学院的育人传统、思政工作体系的布局、需进一步提升的方面进行介绍。信电学院的育人传统方面,信电学院坚持师生互动亲如一家人、紧扣国家需求育栋梁、紧贴行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工作体系的布局方面,信电学院以党建工作、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思政教务融合、春风化雨、校友育人为着力点,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目前,学院的育人文化有待进一步继承和创新,思政工作格局待进一步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待进一步加强。学院会不断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春华秋实,信电学院六十多年来的思政工作者敢为人先、踏实刻苦,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发挥所学、求是创新,积累了良好的工作经验,营造了优秀的育人传统。论坛的第三项内容,是请老师们进行主题讨论:学院的育人传统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黄恭宽老师便是出席论坛的老师中最年长的一位。黄老先生在1988-1996年之间,任信电系党总支书记,在专业方面,教授学生微波电路和电磁场理论两门课程,在思想工作方面一直任兼职辅导员,这一干就一直干到了退休。黄老谈了两点做辅导员的体会:一直要认识学生,二是爱和他们交朋友。黄老的话提醒了新一代思政工作者,做思想政治工作其实是做人的工作,只有面对面的交流过,和学生交上朋友后,毕业后才会有长久的联系。

老一辈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信电学院营造了有口皆碑的育人传统。许多学生虽然毕业多年,但对在校期间的点滴教育念念不忘,对思政老师感情甚笃。如段永平校友在与师生交流时说:“我在读书期间老师跟同学的关系挺紧密的,跟我们打交道比较多的是周建华老师,他那时候做我们的辅导员,我跟他比较熟,我挺牵挂他。” 信电学院校友会会长、月轮基金管委会主任周建华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校友论坛。周老师从1977年开始在信电做辅导员,提出一线思政工作者更要不断学习,广泛猎奇新知识,以获得新的想法和思路,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周老师提醒一线工作者也应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悠悠岁月长,浓浓信电情。“信电给了我很美好的十年。”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荣祥老师说。张老师从1993年到2003年一直在信电工作,每届学生毕业离校,张老师都会把学生送到火车站。他把铸魂育人当做思政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张老师建议学院应更加注重团队化学科育人,既要营造互动的导学关系,又要通过研究生引领本科生,建设好“导学团队”,使研究生成为信电双一流的生力军、主力军。在实践育人方面,信电学院应根据学科特色,提升学生前往科研院所的就业率,构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推行课堂思政也是张老师的提议之一,思政工作体系构建,要始终贯彻在课程体系中。

楼建悦老师2009-2013年在信电分管学生工作,楼老师讲:“信电拥有最优秀的学生,最朴实的老师,最幸福的退休老师,最浓厚的校友情意。”同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如应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如何继承和发扬信电学院的优良传统等。

张素勤老师是80年代起就在信电从专业教师转型为辅导员,后来她先后担任物理系党总支书记、信电系党总支书记和四校合并后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信息学院的学生工作。她经常走访学生寝室,一个月内叫出了所有学生的名字。张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启发所有思政工作者:通过不断的交流,思政工作可以做的很好。

徐金强校友是信电学院三分部时的毕业生,现任浙江大学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校友从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三方面讲述他的信电情。同时提到了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布局好育人方向,二是创新育人模式,更加充分的发挥出信电在基层工作的校友资源。

曾分管过信电系学生工作的谢巍校友也发表了对信电的浓厚感情。他说,他来信电工作中,信电情结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讲到,信电毕业的学生是特别的一个群体,除了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信电学院的老师们除了发挥卓越校友的育人功效,也要充分挖掘基层工作院友的育人能力。

曾分管过信电系学生工作的王炜喆校友在发言中讲到,育人的第一步要爱护学生,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利用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信电毕业,并担任过信电辅导员并后来分管信电学生工作的钟为民老师从忆往昔、看现在、谈未来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信电学院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对信电学院思政教育付出过的老师表示感谢。

信电学院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感谢每一位曾经在信电学院思政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师!相信信电学院的新一代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定会怀赤子之心激流而上,立一流之志勇往直前。传承优良信电传统,共同展望新时代,创造明天的辉煌!

2019年12月16日